非洲商业
稚嫩的童声、不标准的中文发音、有趣的中文文案——非洲小孩举牌视频刷屏朋友圈

稚嫩的童声、不标准的中文发音、有趣的中文文案——非洲小孩举牌视频刷屏朋友圈

最近,很多苏州人的朋友圈都被一群非洲小朋友刷屏了!视频中,这些黑人小朋友举着一块简易小黑板,内容是祝福或广告语,写着“某某,我爱你(对不起)”、“生日快乐”或“买XX,找XX。随后,好几个非洲小朋友用含糊不清的非洲中文跟着画面外的拍摄者念黑板上的字,稚嫩的面容和搞笑的发音皆让人忍俊不禁……苏州85后白领薛韦东今年10月6日大婚,他告诉记者,自己准备录制这样的求婚视频,在婚礼上给妻子一个惊喜。

  这些视频都是谁在操作?

薛韦东介绍,他的一位微商好友此前就在淘宝上定制了“非洲小朋友举牌营销”的业务,孩子们用稚嫩的非洲普通话慷慨激昂地念出“买XX,找XX,非洲人都知道”,在朋友圈里轰动一时。“平时不太会去注意他的生意,当他录制完这段20秒左右的视频,朋友圈里一半人开始关注他的生意了……”
本报记者在淘宝搜索后看到,不少店铺都在销售这种非洲小朋友举牌的视频。店铺标题里有“非洲小朋友举牌”“生日祝福”以及“广告推广”等字样,且都是明码标价,有的商家月销量能达两三千。
商家提示,一般能保证出镜的非洲儿童人数为5-10人,都是由在非洲工作的华人拍摄,通过电商平台接单,在淘宝上进行出售。每段广告的价格多为200元左右,少的在几十元。
据悉,商家还声称,此项业务似乎是“公益性质”的:“小朋友的举牌,除了成本,剩下的钱都将用于购置物品于每个小朋友身上。并且不接受客户对小朋友的挑选。”至于执行得如何,不得而知。

  短视频营销并非新鲜事

不标准的中文发音,配上明朗的笑脸和大白牙,这群非洲小朋友在中国社交网站上传递着“魔性般”的快乐,店铺好评全线飘红。90后白领小王说,这些视频她身边很多朋友都喜欢看,有的是被小朋友们认真的表情吸引,有的是被他们生硬的发音逗乐。“商家出钱,非洲小朋友赚个零花,还能推广汉语,组织者在非华人也能收益,国内买家也开心,算是多赢!”
其实,这种短视频营销已经不是件新鲜事儿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嘉宾介绍的最后一段,也都是朋友送祝福,祝愿牵手成功……然而,在这些非洲小朋友举牌的视频中,有人用于产品推广,其中就出现了“最高级”、“最佳”、“最强”、“非洲人都知道”等违反新广告法的夸大性词汇,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广告的传达缺乏品牌精神
  不是长久之计

对于“非洲小朋友举牌”的营销策略,广告学博士洪先生认为,黑人小朋友、有趣的中文文案、稚嫩的童声、令人发笑的发音,几个元素放在一起,就是一种博人眼球的、有综艺节目效果的广告。而且操作起来也极为便利,基本不需要剪辑,保留原生态。对拍摄设备也没有特别要求,一般的智能手机就可以搞定。但他同时表示,“从广告学角度出发,尽管买卖双方各取所需,但文案内容只是单纯让公司曝光,从整体来看广告的传达缺乏品牌精神或产品调性,不是长久之计。”
专家表示,黑人小孩举牌,是商家利用文化差异和猎奇心理吸引关注度的一种营销手段而已。在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注意力碎片化时代,这种直白的视觉化推广方式,比洗脑的软文似乎更行之有效。但要长期发展,必须经过合理监管和深层优化。

苏州日报记者 王可 实习生 王祎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