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看懂全球经济两千年发展史
摘要:工业革命以前的全球GDP,反映了世界各国的人口分布;而19世纪开始工业革命后,全球GDP迅速从线性增长转变为指数增长,到今天,世界GDP的组成,本质上代表了各国技术的差异。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微信ID:wallstreetcn),作者陶旖洁。更多精彩资讯请登陆wallstreetcn.com,或下载华尔街见闻APP*
还记得人类历史上的那些“首富”吗?互联网数据中心Visual Capitalist这一次整理了两千年来,世界经济的演变。
Visual Capitalist的研究,基于摩根大通Michael Cembalest 2008年在《大西洋》杂志上的发表的研究,并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资料补充了2008-2017年的数据。
先来看公元纪年的全球经济力量分布。摩根大通当时的解读是,印度和中国当时分别拥有全世界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人口,因此在全世界的经济中也占了相应的比重。
而一直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之前,全球生产力的增长都是线性的,一千八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历史都陷在所谓的“马尔萨斯陷阱”中,也就是技术进步并没有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只是令人口扩张。
直到工业革命爆发,带来了生产力的强势上升,部分国家开始跳出这一陷阱。2008年时,美国以全球5%的人口,贡献了21%的GDP;而除日本的亚洲国家拥有60%的人口,GDP占比只有30%。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19世纪开始,全世界的GDP显著爆发,从此前依赖人口扩张的线性增长,瞬间开启指数增长。
这种技术的力量,先是登陆了西欧和北美,随后蔓延到日本。
一百多年过去,发达经济体已经成为发达经济体,技术的力量开始来到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曾经在史上称霸全球GDP,但在技术革命中落了下风的经济体,也开始慢慢赶上来。
不过,就好像我们站在2017年,回头去揣摩三千年前的所罗门王是多么富有一样,经济学只有短短的200年历史,而在资本市场逐渐成熟之前,20世纪的GDP数据都已经很难搜罗。所以,两千年里的GDP统计,更多也只是一个借鉴意义。
不过,可以近似地认为,1800年前的全球GDP,反映了世界各国的人口分布,而1800年以后,GDP的组成代表了各国生产力(甚至技术)的差异。
而中国和印度的落后,到今天的再次崛起,都在提醒着我们,技术的重要。
来源:华尔街见闻
您必须登录才能发表评论。